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争鸣评论 > 艺海拾贝 >

时代的记录——读魏紫熙人物画



1998-05-01来源: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:0

徐善

人类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,绘画艺术便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。在人类绘画的历史上,有个共同的美术现象,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绘画,严格地说都是从人物画开始的,由人物而及禽兽、器皿等等。中国画也不例外,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、唐、五代时期,中国的人物画已经全面成熟,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。以线描为基础亦以线描为特质的中国人物画,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可宝贵、最具生命力的精髓部分。所谓人物十八描之说,便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人物画技巧的深度。“写真”、“传神”是中国人物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特殊创作手法,曾使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几度辉煌。南唐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一例。他以目识心记,窃画韩府夜宴乐舞情景的创作方法,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。人物画作为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画科,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时代脉搏的象征。清末明初,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辱之下,国力极度衰弱,民不聊生,作为上层建筑的绘画艺术能苟延残喘已属不易,更何况人物画呢!四十年代末,中国社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最深刻的变化,给中国绘画也带来了最大最深刻的变化。每个有抱负的中国画家,在这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中不可能不有所冲动。新中国给画家带来了崭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,他们深切的感受势必像积聚许久的火山一样爆发出来。魏紫熙的人物画创作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。魏紫熙早年专攻山水画,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

画人物画为主,在他六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,有三分之一的精力花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中。人物画创作是伟大时代对魏紫熙提出的要求。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离开时代环境的要求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自以为“超越时空”,只不过是欺人之谈而已。魏紫熙不负时代厚望,在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,无愧为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奠基者之一。人们不会忘记他所创作的《温课》《渡口》《报矿》《煦风》等一系列中国人物画新作,更不会忘记《风雪无阻》在新中国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不可动摇的里程碑地位。

魏紫熙以山水画名世,有深厚的传统功力,正因为如此,他的人物画人景并茂,意境深邃。人景山水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曾占有重要地位,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遗产,但是旧有的形式和传统怎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?这对每一位画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。“一手伸向生活,一手伸向传统。”这是魏紫熙的信条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只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才能导致正确的行动和实践,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,才可能结出无愧于时代的硕果。魏紫熙沐浴着时代的阳光,在他认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跋涉。他画过宣传画、连环画、漫画、年画乃至舞台布景、人像、美术设计图;他深入生活,去农村、工厂、学校、街道乃至海防前线,上山下乡,与工人、农民、士兵同吃,同住,同劳动,同甘共苦。因为他深信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。要改造旧的传统来表现新时代的生活,意味着创造和成功,也蕴含着最大的风险和失败。传统的山水画技巧是魏紫熙熟悉了的东西,传统的人物线描怎样才能表现现代人物的神采和风貌呢?中国古代线描人物画是些宽袍大袖、峨冠博带的古人,它是那个时代的。时代变了,传统技法怎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?青山常在,似乎万年不变,可是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眼里,即使青山绿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。人物的环境道具的变化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怎样去表现新时代的人物和事物,令多少画家束手无策。所有这些,毫无例外地需要魏紫熙去正视、去感受、去解决。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,魏紫熙最终成功了。哪一件成功的作品不浸透着画家的心血,就像每一件失败的作品也都心血斑斑一样。当我们打开魏紫熙创作笔记的时候,当我们观赏着魏紫熙大量展现时代风貌作品的时候,我们明明白白地感到被带进了那个时代,似乎清晰地听到时代脉搏跳动的节拍。火热的生活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,他在生活中有感于心而奔发于纸素,频频出现的灵感,有时简直让纸笔应接不暇。目观心记之外,大量地实地速写,钢笔的,铅笔的,有时便直接以毛笔宣纸直接完成,记下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。这就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的过程。

生活之美是魏紫熙终生追求的目标,在这种美的追求之中,感受是第一位的,一切表现手法都得服从于对生活的感受。他对人物画意境的追求完全是中国式的,但却全然不同于古人;构图与造型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优点,但始终扎根在中国画的传统之中。魏紫熙人物画沉稳厚重的线描,典雅的造型,色墨并重的风格,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文人画”,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俗民风绘画,它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气息,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物画的巨大成就。当人们品味着魏紫熙人物画时,都有强烈的时代再现之感,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,它将生活中的甜美奉献出来,令人憧憬,催人奋发。只有那个时代才能产生那样丰富的作品。

魏紫熙画于1956年的《秦宣夫先生造像》,便是那个时代老一代艺术家的生活写照。魏紫熙就是这样用手中的画笔塑造了祖国未来的《神射手》,生产第一线的《电焊工》《报话兵》《海带养殖员》,他笔下的《运菜》《洗衣》《夜露正浓》《巡诊》《擦炮》《放风筝》《场头会》《养鸡场》《田头黑板报》《看演出》《赶集》《夜巡》,让读者不能忘怀,让人深思良久,体味过去并不久远的时代脚步。历史和时代是真实而深刻的,它很严肃,容不得半点虚假,回味的时候,它常使人思绪万千,美术作品如能有这样的魅力,应该是艺术创作者最大的欣慰。1961年魏紫熙创作的《松林》,尺幅不大,画面上人物一笔未着,“却闻人语声”,可以说,无论是形式和内容、传统和创新乃至笔墨技巧,都远远超过了画面本身所体现的境界和意义。今天再读,这种感受有增无减。


1998年5月徐善于南京


(责任编辑:王洁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徐善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:2021-03-02 13:03
上一篇:魏紫熙的艺术
热点内容